工具书——学习的好帮手
分类栏目:业务知识 文章上传时间:2003年10月3日
工具书——学习的好帮手
作者:戚志芬
目前用得较多的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但对《辞海》《辞源》以及一些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百科年鉴等也应有所了解。走进图书馆,漫步书林,犹如潜入知识的汪洋大海。但是你也许会觉得茫然。要读,从何处着手呢?遇到“拦路虎”怎么办?这时你就需要利用工具书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之门,进而登堂入室,在浩瀚无边的文献资料中去查找资料,解决疑难,获取各种知识。
书籍从使用角度看,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求知识或欣赏,需要从头到尾细细阅读;一类是为了解决疑难才去翻检。后一类书和阅读的书相对而言,是作为工具专供查索的。为了学习或科学研究,必然会经常使用,正像人们进行生产或其他活动,离不开必要的工具一样,因此称为工具书。
工具书,内容可靠,叙述扼要,而且按照某种特殊编排方式,把知识排列起来,以便人们能随时准确的查到。编排方式可以是字顺的、编年的、表列式的,也有按地区、按分类、按主题排的,一般都有各种索引,便于检索。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包括字典、词典、类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传记资料、地理资料、年表等。下面就简要地作些介绍。
字典、词典,古时称为字书。最早的字书是《说文解字》,东汉许镇著,这是讲字形为主的字典,首创部首排列法。最早的词典是《尔雅》,是讲字义为主的,它是历先秦汉代的跨代集体著作。现存最早而完整的韵书是《广韵》,是讲字音为主的,在宋代已被读书人作为通用字典使用。以上三种是古代最重要的字书。后来的各种字典、词典都是由这三种发展演变而来。由于时代的急剧变化,人们对新知识的迫切要求,古字书已不能满足查阅的需要,其内容演变和体例改革势在必行。于是产生多种多样的新字典、词典,如《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特别是后两者,已突破《尔雅》式词典的樊篱,向新旧兼包的百科全书式的词典发展。解放以后,字典、词典的编纂进入新的阶段,新的字典、词典繁花似锦,旧《辞源》《辞海》以及其它旧词典也重新修订或重印出版,使我们查找字、词的工具书更加丰富。有各种不同用途的字典词典供选用:最简便的有《新华字典》,较完备的有《现代汉语词典》。如果遇到不常见的冷僻字,则可以查《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我国文字丰富,特别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这类虚词用法广,往往成为我们学习的拦路虎。这就可以查专门的虚词词典,如《词诠》《古汉语虚词》等。百科性质的词典融合字典、词典的长处,如《辞源》,偏重古书里的词语;《辞海》,兼收古今。还有新出版的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有时你读古诗文还会遇到联绵词,例如:徘徊、玲政、抽狸等等,可以查《辞通》《联绵字典》。古代诗、词、曲、小说中有大量的方言、俗语、成语、典故,由于时代相隔,可能造成阅读困难,可以查专门性的词典,如《汉语成语词典》《诗词曲语词汇释》等。
此外,诸如此类的疑问,还可以找类书去寻求答案。类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工具书。它是分类或分韵编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专题的。它把经史子集各部著作分门别类辑录,包括历史事实、名物制度、诗词曲赋、文章佳句,也包括科技方面的史料。最早出现的类书是三国魏时的《皇览》。中外驰名的最大类书《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明永乐年间分韵编的。编好以后,由于篇幅太大,无法刻印,仅抄写一部。这部最著名的抄本书究竟有多大篇幅呢?全书有22877卷,还有凡例和目录60卷,字数约3亿7干多万,装订成11095册,可惜这部巨编几经沧桑,特别是经历了1900年八国联军的浩劫,损失殆尽。经多方搜求,由中华书局影印两次,共795卷。
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清朝陈梦雷等编。全书分6汇编,32典、6109部,共1万卷,约计字数1亿6千万,规模宏大,天文地理人事无所不包。历代都编有类书,这些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而我国当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0多个学科门类。第一版技学科分类分卷,如天文学、外国文学、戏曲曲艺、体育、环境科学等等都已陆续出版。百科全书,特别是综合性百科全书,是兼具各种工具书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参考工具书,所以人们称它为工具书之王。
人类历史的发展,与人物的活动息息相关。我们在学习中常常需要了解历史人物,也需要查找当代各行各业的代表性人物,所以人物传记工具书是常用工具书中的重要部分。包括人名辞典、传记书目、索引、生卒年表、人物传记资料汇编等。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又经过历代王朝的兴废变革,因此疆域不断分合,地名不断演化,就有同名异地,一地异名,并有简称。别称、雅称、合称等等,情况极为复杂。如历史上的蓟、燕京、中都、大都、北平等不同名称,都是指的北京。遇到这类疑难,有多种地名和地理资料的工具书供检索,如《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
还有一种较新型的工具书就是年鉴。它汇集一年内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年鉴标明年份,既反映这类出版物的时间特色,又说明这些资料是一定时间内的现实,犹如一部现实社会活动的历史。年鉴具有连续性,因此就其资料说,并不因为时间过去而失掉使用和参考价值。近些年我国出版的年鉴如雨后春笋,如《中国百科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等。综合性的、专门性的、地区性的,甚至各行各业,各个专题,如文学、电影、戏剧、出版、新闻,就连服装、包装都有年鉴。要了解各个领域的逐年发展情况,可以查看年鉴。
文章出处:
中小学图书馆之友http://www.slibrary.com/
编辑:
信息开发组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