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
浅谈中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及馆员素质
分类栏目:论文汇编 文章上传时间:2003年9月28日

----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论文----

             浅谈中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及馆员素质
                           张    鹏
              (广州第六中学图书馆,广州 510310)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形势,提出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的几个方面内容,以及中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对馆员素质的要求及提高。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 图书馆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250.7    G256.8     G251.6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情报的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而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仅要注重图书馆的“硬件”,还要重视“软件”,即馆员的职业素质及提高。可以说馆员的素质与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  中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整个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革命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改变着图书馆的面貌。中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由传统的图书馆逐步向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型中学图书馆转变。而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图书馆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
    图书馆现代化的硬件基础建设,指的是图书馆的所有馆藏建设以及管理设备、环境建设等。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可以运用于图书馆,图书馆的管理由原本的手工操作进步到电子化管理,很多中学图书馆都采用了计算机来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管理,除此外,建设电子阅览室也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举措,由学校专门拨款,购买计算机和视听光盘,在学校图书馆专门辟出一块建立电子阅览室。因此中学图书馆除了在注重印刷型馆藏的同时,还应了解到电子出版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从而注意电子出版物的馆藏建设。

1.2  图书馆的网络建设
     IFLA主席韦奇沃斯曾言:“能在信息革命中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尽快采用因特网等新技术,能提供跨时空服务的图书馆”。因此,为了让广大师生汲取更多的信息,图书馆应选用更先进成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实现真正的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吸收因特网上的资源。网络化与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计算机的网络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在图书馆内部实现局域网的管理,能够满足中学图书馆包括书籍、期刊在内的采购、编目、检索等各项内务管理和读者服务的需要。数据还应采用标准化格式,可套录MARC机读目录数据。可与其他中学交换图书数据,互通信息,以实现广域网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第二,和因特网相联。从建库到全部图书实现计算机流通后,图书馆还应继续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而所谓网络资源建设,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充分做好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信息环境建设是网络信息服务的中心任务,这包括:1、建立性能优良、运行高速、界面友好、安全可靠的图书馆局域网系统。2、建立多层次的数据库环境,包括馆藏数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镜像库。3、建立以多媒体为主体的电子阅览室,满足各类型、各层次读者阅览各种文献载体的需要。4、通过校园平台,形成全校的信息检索查询网络。5、联通Internet网,在网上下载国内外有关的信息资源,形成一种新的文献资源。以上这五点都是现今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很大趋势。学校图书馆引进先进的局域网络,开通因特网,连成客户/服务器的网络。这样,广大的学生可以完全坐在电子阅览室里,通过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和因特网上的信息,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可以下载,可以打印,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逐步做到“秀才不出门,能读天下书”。

1.3  创建学校图书馆的网上主页
     在现在中学图书馆里可以见到一些重点中学的图书馆在网络建设的过程同时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网上主页,从而把自己推向读者。访问这些主页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主页都具有一些基本板块功能:图书馆的介绍、读者服务、 图书信息查询、读者指南、读者信箱等。除此外,学校的主页可以通过链接其他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大型图书馆的网站,以及将自己的主页输往这些大型图书馆,这样学生就可以查阅到这些其他学校图书馆以及大型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料,真正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可以说,在现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社会里,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趋势。

2  现代化图书馆发展趋势下图书管理员的素质要求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是人”。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影响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中学图书馆的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只重视图书馆的“硬件”,更应重视“软件“,即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和提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赋予了图书管理员的一些新的要求。根据实践与探索,馆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员应具备崇高的敬业思想,以及强烈的服务意识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图书馆工作,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广大师生服务,是中小学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纲纳赞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原则,就是以“读者”为出发点,体现了“为人找书,一切为了读者”的观念。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克服“重教轻辅”、“低人一等”的思想,积极服务于教学,要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要牢固树立“教学第一,读者之上”的观念,真正做到热爱本职,鞠躬尽瘁。

2.2  管理员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熟练的业务技能以及广博的知识。
     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应保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作为馆员必须熟悉图书馆的各个工作流程,依据其规律性,有条不紊的去工作,做到忠于职守,精益求精。馆员还要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由于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员往往只有几个人,这就要求每个馆员都应该熟练的掌握图书馆各项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能力,使图书馆始终处于为师生服务的最佳状态。管理员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这是由管理员的工作需求所决定的,由于管理员日常与众多的师生打交道,有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等等,这些方面必然要求管理员要除了要熟悉馆藏外,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业务技能方面,馆员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要看到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明确这一点了,馆员就应该去主动并广泛的去了解这些知识领域,同时要为扩展图书馆的职能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一些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使用新的技术,例如对电子计算机的管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等。

2.3   管理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敬业、爱文、诚恳,是中小学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在美;馆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对工作勤勤恳恳、为书找人、无私奉献;对文献:爱护备至、合理使用、勇于开拓;对读者:满腔热情、为人找书、和蔼可亲;对外界:广结同仁、精诚合作、相互学习。拼搏进取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是中学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精神支柱。馆员不但要正视各种困难,还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推出新的举措,更好的让图书馆协助学校的教学工作。

     结束语:中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在信息社会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的趋势,而图书馆的现代化的建设除了重视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外,还应包括“软件”,即所谓的馆员,新型的图书馆必然要求新型的管理人才,而反过来管理员的素质提高则又是推动图书馆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有着互动的关系。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过,早期的图书馆员都是学者。在下一个世纪里,这一名言将再现。



参考文献
[1] 周家义.中小学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涵.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3)
[2] 谢笑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与策略.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3)
[3] 徐玲.新世界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4)
  [4] 朱刚.网络环境下的藏书建设.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6)
  [5] 邹琦.图书馆网络化与资源共享之我见.图书馆论坛,2000,(6)
  [6] 王丽辉.浅谈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中小学馆园地,1995.(8)

[作者简介]张鹏(1979年出生),男,200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图书信息管理专业,现在广州第六中学图书馆工作。 
  

文章出处:广州市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
编辑:信息开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