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 2003年11月·
--------------------------------------------------------------------------
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州市江南中学 原苏意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她潜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课堂教学中无法涵盖的博大与精深,也起着现代教育媒体无法替代的职能与作用,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越来越重视图书馆这块教育阵地,学生也越来越趋向图书馆这方知识的沃土,图书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一、 中学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原因
1、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行"减负"的今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应如何利用,应当把学生的课余精力吸引到图书馆去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图书馆不再仅是少数爱读书学生的精神家园,而且成为每个学生拓宽视野的第二课堂。学生与图书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学图书馆的作用已显得日益重要了。但是图书馆单纯的“借还”,已经不适应教改的步伐了。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管理方面有所改变,以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
2、中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一线服务的机构,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它以教育性和知识性的信息资源为主,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如果能够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能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那么,将对学校的教育起具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3、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是普通的文献信息资源,而发展势头极其迅速、数量极其庞大的电子信息资源给图书馆带来极大的冲击;信息的载体不仅是印刷型的,还有更多是非印刷型资料,这些,都给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新问题,图书馆管理还是停滞不前,不进行改革,是肯定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服务是建立在它拥有的文献资源的基础上的;服务能力也以其拥有的资源规模质量来体现的。从馆藏模式转向信息的有效服务的思想,要求图书馆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逐步以馆藏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的服务模式,是处于发展中的新模式。因此,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是必然的。
改革的过程,充满着风险、突变、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以随时把握机遇。图书馆也只有不断依赖创新,才能解决改革道路上的困难,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二、 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那么,现代的中学图书馆管理改革的起点就是要否定传统的思维定势,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经营图书馆,改变“以书为本”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建立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新模式,建立“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首先,思想观念要变。素质教育的大潮带来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图书馆设备更新换代,现代化的管理方便而快捷,然而,只有硬件设施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图书馆事业要发展,更重要的是更新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借借还还式的办馆模式,大力发展图书馆教育。就中学学校图书馆而言,就要从起点上做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就是教育吸引学生趋向图书馆,同时对学生进行有关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图书馆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图书馆的意识,掌握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的阅读,并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以书为本,图书馆的主体是“书”,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开展,整个工作重心在“藏”上,而忽略了读者服务工作,即使广为宣传“读者第一”“生本第一”,实际上管理的出发点都是从管理者专业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因此,中学图书馆应该先要改变思想观念,从以书为本向以读者为本,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变革。同时,管理员自己的思想观念也要改变,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自己个人事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新的方式方法服务教学一线,实行充分服务、优质服务。
创新就是淘汰旧东西,创造新东西,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
第二,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改革创新。创新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 敢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重点,我们要改革服务内容。今天,评价一个图书馆工作的好坏,评价一个图书馆工作是否称职,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而应该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要善于为读者解答和解决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为中学图书馆,不能单纯等待学生上门借阅,而应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增强参与意识,了解学生需求;必须加强图书宣传,增强学生去图书馆的欲望,图书宣传是图书外借、阅览工作的先导,它有助于读者了解、利用图书,提高馆藏利用率;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举办主题广泛的专题书展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书籍的感召,从而增强去图书馆的欲望;开设阅览课,组织学生到馆阅读或借阅,开设阅览课是促进学生与图书馆交流的有效途径,对于常去图书馆的同学而言,是为他们提供了更有利的享受图书馆的时空,对于不常去图书馆的同学而言,也是一种促进。我们还做到密切注意各种信息的收集,拓展信息知识的捕捉面,丰富自身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实实在在地为丰富学生知识。
主动了解学校教研室开展课改、科研情况,挖掘书本信息和非书信息,并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整合揭示工作,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制作一些二次文献如书目索引等,积累知识,使自己成为教师们的导航员,为教师正常教育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学习、为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提供参考依据。
再者,管理创新是迎接挑战的外在需要,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图书馆管理员的角色也要创新。变图书馆管理员为“知识导航员”。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是馆员,人力资源将成为这个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本。这一资源的价值取向主要看其对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创新意识等的把握程度及实际水准,也即指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优秀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管理过程的第一能动要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过去,图书馆管理员处于被动的角色,充当“守门人”;但是,作为“知识导航员”却是主动的,主动的发展。他是主动与读者沟通,了解需要,然后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检索等服务;做引导学生吸取知识的教育者,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活动,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做教师教育教学的好助手,配合教师的教改科研。总之,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第一,读者至上,是做到“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最后,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必须依据客观形势,把握机遇,从实际出发,才能成功。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了解图书馆学同跟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间的知识体系,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新内容新知识,不断增强情报意识,具有勇于改革、大胆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1世纪是信息化、数据化时代,中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逐步走入这个时代。中学图书馆在21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将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所体现作用将是不可忽略的。中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与时代同步,与教育事业发展同步,其管理模式的转变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宋立娟·图书馆创新: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4).
2. 杨学泉·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改革·.图书馆论坛,2000,(1)
3. 黄小芬,曾星媛·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人本管理.,2002,(3)
|